不仁的人、造惡業的人,不要去批評他,為什麼?他愚癡,他沒有親近過聖賢人,他不懂。你去干涉他、批評他反而結怨,他不會回頭,他不會改過,他認為他那是正確的。盡量自己做好,去影響他,影響不過來,那就是各人因果各人負責,你想幫他幫不上,這個要懂。佛菩薩救苦救難救不了他,佛家常講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,什麼叫無緣?他不相信,他不會接受。不相信、不接受就不能跟他講,講了他起反感,造的業更重。所以,說是慈悲,不說也是慈悲。他歡喜接受,你不說他,那不慈悲;你要說他,他歡喜、相信,他能接受,改過自新。不能接受的,你說他也是錯了,你不應該說,你說,他起怨恨心。所以言語有分寸,接受聖賢教誨之後,你有智慧。
外界盡量不接觸,你的干擾就會降低了。今天這個社會,可以說干擾人最嚴重的,一般人已經被它麻木了,沒有感覺到它在干擾你,什麼東西?電視、網路、電影、歌舞、音樂、報章、雜志這些東西。對我們的精神干擾非常嚴重,精神受干擾,身體自然就受影響,頭腦不清楚了,胡思亂想,他就造罪業。佛家講魔來干擾,哪些是魔?這些都是魔,你不認識它,你把它當好朋友。明白之後,我們盡量不接觸它,不接觸它照樣生活得很好。我對於這些東西斷絕四十多年,沒有看過電視,連報紙雜志統統都沒有。有些訊息都是同學從報紙上剪一小塊,告訴我現在有些什麼災難,希望我幫助他回向。這些盡量的減少接觸。
日常交往,朋友交往的時候,善友可以常往來,互相勉勵;他習氣毛病很重的,我們敬而遠之。遠不是說距離他遠遠的,那就錯了,不是這個意思。遠是什麼?不可以跟他學,見面還是很客氣,希望我們做得很正,去影響他,不要被他影響。如果覺得自己功夫不夠,會被他影響的話,就盡量回避。總而言之,見面一定要恭敬,這樣就對。這個問題我們在講經常常講到,多聽經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念佛一法,重在信願信願真切,雖未能心中清淨,亦得往生何以故?以心中有佛為能感,故致彌陀即能應耳。